想读懂G.H.米德《心灵、自我与社会》,原来也不容易?本周日精读PPT
G.H.米德,会教书,又整理出版了课堂速记稿或演讲稿,名著《心灵、自我与社会》……应该是口语、很好读吧?
结果呢?!!!哭!
不是社会学名著吗?
怎么里面满是讲动物姿态、有机体活动、神经活动,还能同时讲到宗教、共同体……怎么跨度这么大?
到底怎么精读G.H.米德呢?
如果不了解米德的思想脉络,那都只能看表面文章。
可是,什么叫脉络?米德用了哪些思想传统呢?
有一些社会学教材会谈到米德对杜威等实用主义的吸引,但没几本能讲清楚,到底这种关系具体是什么样的?甚至,连实用主义的实验(experiment)、经验(experience)或活动(activity)、自我(self)都不提,只是“表面文章地”说一说杜威和米德的“你是风儿、我是沙的”基情。
即使一些教材谈到实用主义的脉络,也可能会谈到米德受到达尔文的演化论影响,但却几乎是“分离+并列”方式谈论这两种脉络,而没有认识到实用主义本身就是受达尔文的影响。即使是达尔文本身的传统,也没有考虑到演化生物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学界的影响,是如何差异表现?为什么米德不是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?为什么他不是摩尔根主义者?
更不用提,如果不读一手原典,实在难以了解米德对于早期社会心理学库利的具体评论——更不用提,他还专门写过对库利的评论文章。
可是,如果要读米德的一手原典,要怎么读呢?米德的作品确实不少,而且主要是演讲、课程速记稿整理出版。
但是,以课程讲义稿出版的文本,米德又有极大的不同。如果你看同一时期的胡塞尔、海德格尔,留有大量的著作,是当时每学期课程讲义,以lecture为主,结尾后就可以找个出版社出版。这是德国传统。但是,米德这种出版方式,不仅与德国模式不同,与现在的美国模式也不同。像Stinchcombe和Alexander这些美国理论家都出过课程讲义稿。著名的《社会学二十讲》是Alexander在UCLA的多年课程讲义稿修订整理出版,所以编排、表达、引用都和正式著作几乎没有区别了。
但是,米德著作的文本来源非常头疼。
1. 非本人(完整)的讲义整理 (vs. 德国模式)
2. 引用规范和表达节约性不够(vs. 美国模式)
3. 多年课程的演变缺乏记录和审定、单次课程的准确性有待考证
不妨一问:
著名的《心灵、自我与社会》,是米德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开的十几年的《高等社会心理学》课程速记稿整理出版,可是到底是根据哪一年哪个学期的速记而成呢?这个速记稿难道是最好的版本吗?
如果对米德有兴趣冒险的阅读的话,参考近些年国际学界的米德专家的标准,顶级的几位中生代都已经是手稿专家了,像Filipe Carreira da Silva和Daniel R. Huebner。
如果你也有兴趣阅读G.H.米德,我的阅读建议是以“对比参考”的方式阅读
1. 基础阅读:《19世纪思想运动》
2.1 分殊阅读之科学哲学:《时间的哲学》、《行为哲学》
2.2 分殊阅读之社会心理学:《心灵、自我与社会》、多篇论文(如评论库利等,少有中译本)
2.3 分殊阅读之政治思想:如《Self, War, and Society》(少有中译本)
3. 综合阅读补遗:G.H. Mead: A Reader等
如果你说:“我就想读《心灵、自我与社会》”这本名著,要小心什么呢?
必要的考虑:这是课堂速记稿,是口语,更是老师面对学生的讲课。所以,老师要照顾知识传授的面向,不得不经常回顾、重复、总结,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各种案例。
不妨参考这三点建议:
1. 尤其重视每节的开头结尾
——理论对话
——总结回顾
2. 部分中间环节可跳过
——过度或重复举例
——重复强调课堂重点
3. 回到历史脉络
——整理出版者
——当时的书评
——当代的手稿专家
(vs. 后世继承发展,如布鲁默)
以下是本周日的《社会学理论体系化精读(暑期班)》——第5讲米德的部分PPT
关于米德对于意义和互动之间的关系,我也会用《孟德献刀》的例子,来说明。
SOC大缸推荐学者
这是Soioclogical理论大缸第453期推送